阿里把UC合并了,其实不必惊讶,在阿里向SEC提交的F1文件中,就已经明确表示持股UC66%,如今不过是给这笔早就谈好的交易扯张证儿而已。UC作为外围对抗竞争对手的使命已经结束,但UC真能成为阿里的"云+端"战略成分?还是会重蹈沦为广告引擎的覆辙呢?
阿里专门为UC成立了移动事业群,表面上看是为对百度腾讯等竞品构成威胁,有利于提升阿里自身业务,让我们看看数据,市场份额第一的UC浏览器已经跌至41.7%,逐步下降的UC,在百度腾讯两大巨头的挤压下,三年多却仅仅积累了3千万活跃用户,与前两者的亿级用户相比,UC三年多就仅仅只有3千万用户,所以要说阿里重视UC的用户就错了,或者说对于阿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UC本来是个好产品,唯一不足是没有一个雄厚的财力基础,缺少后盾。其实UC更合适的结婚对象是百度和腾讯,在通用入口的上游发挥作用,也许能很不错。但UC偏偏最后落到了占据下游的阿里手中,其命运似乎已经注定,免不了一搜和雅虎那类业务的下场,最终被干坏并不会令人意外。
阿里的业务体系较为独特,能融入进去的业务不多,尤其是阿里对于全局有着强烈的掌控欲望,往往会按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诉求行事,不会去管别人的死活。新浪微博要商业化的时候,本身这类社交媒体产品采取轻度的商业化维持自身造血,持续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才能继续做大。但阿里却将新浪微博的有限商业化需求无限放大,把小广告贴得到处都是,贴就贴他个痛痛快快,最终结果怎么样都看到了。
UC这样一款在市面上表现还不错的浏览器,最终会怎么样呢?浏览器是通用入口,做的是流量业务,而流量业务的特点就是广种薄收。把用户尽可能聚集起来,才有可能对一些商业广告进行转化,你可以指望100个访问者里面有3、5个人是有意愿买东西的,但希望有20个那就很扯了。这世上没听过有一款垂直浏览器是可以成功的,浏览器的通用性注定了UC与阿里结合在逻辑上并无可取之处。
阿里过去一年一直在给电商平台找流量,花钱收来业务是要让他们干活的,这边新浪微博的收购刚宣布,那边就在广告上打通了。右侧淘宝广告链接如直通车一般醒目,信息流中用户不愿看见到的小广告比比皆是。UC的待遇没比新浪微博好到哪里去,甚至在这笔交易还没宣布之前,其神马搜索中就已遍布淘宝小广告了,我不相信交易结束后,其平台上的广告会比之前减少。
原本UC在百度和腾讯两家的联合挤压之下,已不复当年高份额时的风光,别管是牵手百度还是牵手腾讯,至少能在通用领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,但UC选择垂直的阿里,让人未免扼腕叹息。于通用用户与流量而言,阿里不过是新兵,自己并不占有任何入口,是用户和流量的购买者和消耗者。在这种情况下,把收购来的业务尽量给自己导流量,是阿里的现实需求,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。UC能引流,何必到外面买,引流效果越好越会加大广告力度,达到其承受不住的临界值,到杀鸡取卵的地步,才有可能罢手。正如当年被干死的雅虎一样,一个门户被弄的到处都是小广告,场面蔚为壮观,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就算俞永福认为自己和阿里只是合伙人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,但占有大多数股权的阿里,能否在自身出现流量饥渴的情况下,不去肆意使用自己花了真金白银买来的UC吗?我看这很难,UC不过是淘宝的下一个广告投放引擎,流量消耗来源而已,可悲的是,这一切还得等到UC先完成阿里交派的首要任务,先协助阿里高估值上市后再说。这同阿里指示UC先挖个坑,然后再把自己埋了没什么区别。
加入阿里之后,UC已很难在通用流量领域有多大作为,因为其业务格局已被阿里限制死了。当然,如果阿里按预期上市的话,俞永福们的财务成果不会很差,但关键是UC这个业务,将会与之前的发展路径大有不同,走上了一条前途未卜的危险旅程。
阿里专门为UC成立了移动事业群,表面上看是为对百度腾讯等竞品构成威胁,有利于提升阿里自身业务,让我们看看数据,市场份额第一的UC浏览器已经跌至41.7%,逐步下降的UC,在百度腾讯两大巨头的挤压下,三年多却仅仅积累了3千万活跃用户,与前两者的亿级用户相比,UC三年多就仅仅只有3千万用户,所以要说阿里重视UC的用户就错了,或者说对于阿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UC本来是个好产品,唯一不足是没有一个雄厚的财力基础,缺少后盾。其实UC更合适的结婚对象是百度和腾讯,在通用入口的上游发挥作用,也许能很不错。但UC偏偏最后落到了占据下游的阿里手中,其命运似乎已经注定,免不了一搜和雅虎那类业务的下场,最终被干坏并不会令人意外。
阿里的业务体系较为独特,能融入进去的业务不多,尤其是阿里对于全局有着强烈的掌控欲望,往往会按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诉求行事,不会去管别人的死活。新浪微博要商业化的时候,本身这类社交媒体产品采取轻度的商业化维持自身造血,持续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才能继续做大。但阿里却将新浪微博的有限商业化需求无限放大,把小广告贴得到处都是,贴就贴他个痛痛快快,最终结果怎么样都看到了。
UC这样一款在市面上表现还不错的浏览器,最终会怎么样呢?浏览器是通用入口,做的是流量业务,而流量业务的特点就是广种薄收。把用户尽可能聚集起来,才有可能对一些商业广告进行转化,你可以指望100个访问者里面有3、5个人是有意愿买东西的,但希望有20个那就很扯了。这世上没听过有一款垂直浏览器是可以成功的,浏览器的通用性注定了UC与阿里结合在逻辑上并无可取之处。
阿里过去一年一直在给电商平台找流量,花钱收来业务是要让他们干活的,这边新浪微博的收购刚宣布,那边就在广告上打通了。右侧淘宝广告链接如直通车一般醒目,信息流中用户不愿看见到的小广告比比皆是。UC的待遇没比新浪微博好到哪里去,甚至在这笔交易还没宣布之前,其神马搜索中就已遍布淘宝小广告了,我不相信交易结束后,其平台上的广告会比之前减少。
原本UC在百度和腾讯两家的联合挤压之下,已不复当年高份额时的风光,别管是牵手百度还是牵手腾讯,至少能在通用领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,但UC选择垂直的阿里,让人未免扼腕叹息。于通用用户与流量而言,阿里不过是新兵,自己并不占有任何入口,是用户和流量的购买者和消耗者。在这种情况下,把收购来的业务尽量给自己导流量,是阿里的现实需求,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。UC能引流,何必到外面买,引流效果越好越会加大广告力度,达到其承受不住的临界值,到杀鸡取卵的地步,才有可能罢手。正如当年被干死的雅虎一样,一个门户被弄的到处都是小广告,场面蔚为壮观,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就算俞永福认为自己和阿里只是合伙人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,但占有大多数股权的阿里,能否在自身出现流量饥渴的情况下,不去肆意使用自己花了真金白银买来的UC吗?我看这很难,UC不过是淘宝的下一个广告投放引擎,流量消耗来源而已,可悲的是,这一切还得等到UC先完成阿里交派的首要任务,先协助阿里高估值上市后再说。这同阿里指示UC先挖个坑,然后再把自己埋了没什么区别。
加入阿里之后,UC已很难在通用流量领域有多大作为,因为其业务格局已被阿里限制死了。当然,如果阿里按预期上市的话,俞永福们的财务成果不会很差,但关键是UC这个业务,将会与之前的发展路径大有不同,走上了一条前途未卜的危险旅程。